让孩子不在受欺负的方法


  有位妈妈说,她三岁的儿子文文只要一见到小朋友就很兴奋,跟着跑跑跳跳,很开心。但只要发生冲突,他往往就是受伤的那一个,因为他不会动手,即使被打了,也只是哭,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。“看到儿子的窝囊样,我就生气,他咋就这么笨呢?”这位妈妈对孩子的“懦弱”很不满。

  孩子间的“战争”并不像我们成年人想象得那么严重,可能根本无关欺负与被欺负。学龄前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,不懂得分享、合作,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。此外,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,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与小朋友的问题,也易发生咬人、打人、抓人的现象。还有的小朋友,打人是向对方表示友好的方法,只是他不懂得轻重,弄疼了小朋友,由此引发战争。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  很多家长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一点亏,当孩子发生冲突了,尤其是遭遇“暴力”吃亏时,便冲上去介入孩子的纠纷,或者教导自己的孩子以牙还牙。这些做法不甚妥当,作为家长,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冲突呢?

  首先,接纳孩子的情绪。

  如果孩子被打了,他是被伤害的一方,身体上的伤害及精神上的恐惧,让他来到父母身边寻求慰藉和帮助,而这时父母的一顿斥责则会让孩子不安的情绪雪上加霜。所以,此时家长要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。

  其次,了解原因。

  和孩子进行沟通,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。上面提到的文文主要是平时和小伙伴交往过少,遇到同伴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处理,不知道去争取自己的利益。这时父母需要做的,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同伴交往机会。

  再次,引导孩子摸索出自己解决的办法。

  比如孩子被别的孩子压在身下,如果只是把孩子拉开,让孩子避开了同伴交往的冲突是不够的,接下来父母需要问孩子:“这次妈妈在身边,可以帮你把小朋友拉开,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而妈妈又不在你身边,你该怎么办?”让孩子逐渐找到合适的方法。

  同伴交往是孩子们分享知识经验、树立积极情感、学会自我调控和人际交往的必经之路。发生争执的过程,也是孩子们在经历、尝试、体验人际交往,孩子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,而且更可能会以一种友好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,也更利于孩子的发展。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与机会,让孩子独立去面对问题并逐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。


76
49
0
13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宝宝发育迟缓的12种表现1155
  2. 2、药物流产后多久可以同房呢567
  3. 3、在秋季,女性该如何应对妇科病?3272
  4. 4、怀孕5个月推荐食品1025
  5. 5、宝宝呼吸暂停怎么办冷静分析呼吸暂停7大原因3632
  6. 6、备孕前三个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?3412
  7. 7、孕前阴道炎对怀孕有影响吗2356
  8. 8、狼和松鸦的故事2367
  9. 9、怀孕早期,孕妇吃不下东西怎么办?254
  10. 10、宝宝生理性腹泻三款辅食偏方来缓解2527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