摆脱"春眠不觉晓"困扰的五招


  1、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

  在少林寺的养生概念中,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。如果每天子时(相当于晚上11点—次日凌晨1点)前不睡觉,看病时很多老僧医就会说:“不给你治了。”其实不是不给治,而是治不好了。长年熬夜的人,无论男女,直接伤肝,日久伤肾,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,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。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,天天锻炼身体,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。

  因此,早起没关系,但晚睡绝对不行。许多精神不振的人,多有晚睡的习惯,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。这样的人,眼睛往往也不好使,心情多抑郁,快乐的时候不多(肺气也受影响,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)。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,白天可以补回来,其实根本补不回来,要么睡不着,要么睡不够,即使感觉补过来了,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。

  2、睡时宜一切不思

  “视此身如无物,或如糖入于水,先融化大脚趾,然后是其他脚趾,接着脚、小腿、大腿逐渐融化,最后化为乌有,自然睡着”。这是禅医入睡时的理想精神状态。很多时候,失眠源于入睡时有挥之不去的杂念。此时,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,以免耗神,更难入睡,最好的办法是起坐一会儿后再睡。实际上,对于现代人来说,要想在晚上11点前入眠,早早地上床酝酿情绪也很关键,以便给心神一段慢慢沉静下来的时间。“先睡心,后睡眼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如果还是不行,可以尝试在睡觉前简单地压腿,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或者跏趺坐,两手重叠放于腿上,自然呼吸,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,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,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。

  3、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

  午时(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),此时,如条件有限,不能睡觉,可静坐一刻钟,闭目养神。在禅堂打坐修行的禅师都习惯于在午时打个盹儿。其实,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3分钟,等于睡两个钟头,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。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,5分钟等于六个钟头。
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33
101
0
7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我不乱发脾气了1949
  2. 2、哺乳期乳房下垂怎么办锻炼胸肌是关键2462
  3. 3、关注牙齿健康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龋齿2716
  4. 4、想生女孩有秘方多吃这些酸性食物1637
  5. 5、超有效的缓解早孕反应法743
  6. 6、隔代养育该不该细数隔代养育的利弊193
  7. 7、山猫当大王1539
  8. 8、室内最能驱蚊的9类植物3891
  9. 9、小麻雀,飞起来啦!1626
  10. 10、新生儿泪腺炎有哪些症状1772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