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小故事:洛阳纸贵


  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,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的。在中国历史上,一位叫左思的文学家,因为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,以至于贵族富豪们争相传抄,因而引起市场上纸张价格陡涨,一时传为佳话。

  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,他生于250年,是中国晋代文学家。左思相貌丑陋,从小天赋并不是很高,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,都没有学成个样子。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,才发愤读书,写得一手好文章。

  左思20岁那一年,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,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。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,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,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《三都赋》。

  《三都赋》大约写成于左思30岁的时候。作品问世后,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,张载作注,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,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,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,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,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。这就是“洛阳纸贵”的故事。

  那么《三都赋》到底是怎么样一篇文章呢?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,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,行文力求辞藻华美。“三都”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、吴、魏的国都。《三都赋》包含《蜀都赋》、《吴都赋》和《魏都赋》,每篇赋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,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、物产和制度。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,更在于内容上。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,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,并实地调查,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。等材料准备好之后,左思在自己家里、院子里,甚至厕所里,到处布满了纸和笔,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,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。就这样殚精竭虑,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。

  《三都赋》比较广泛地反映了中国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,同时涉及到当时朝野上下都关心的内容,像统一全国等问题,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好评。

  实际上,作为一名文学家,左思并不是仅凭一篇作品就流芳后世的。除了《三都赋》,他还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。其中著名的是他的《咏史》组诗。在这些诗歌中,左思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,成为后世许多诗人效仿的榜样。
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15
157
0
47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七八十年代经典怀旧中文儿童歌曲1453
  2. 2、儿童故事:小辫子4758
  3. 3、从B超数据看生男生女3802
  4. 4、雪花上的笑容2130
  5. 5、宝宝多大才能吃辅食妈妈做对了吗405
  6. 6、什么方法测排卵最准确4种方法请收下4405
  7. 7、这样教孩子:聪明成长第一步789
  8. 8、机智的于连1160
  9. 9、想让娃有个快乐童年4件事别在他面前做4415
  10. 10、怎么制作桃仁蛋4479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