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概率大吗?小编告诉你


  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概率大吗

  大多数的宝宝在出生之后,都会面对黄疸这个问题,但是一般来说,新生宝宝患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概率很小,基本上只有1%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患有此病。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  那么宝宝患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呢?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母乳性黄疸的相关知识。

  宝宝母乳性黄疸的病因

 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。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。一般认为,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,含量多(经过检测确认),活性高。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,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,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,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,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,吸收增加,即出现母乳性黄疸。

 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2~4周达高峰(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.6~342.0μmol/L),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~4周,第2个月逐渐消退,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,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~4天,黄疸明显减轻,胆红素下降50%以上,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再出现,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。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%~30%。虽然本病预后良好,严重者才需治疗,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。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  母乳性黄疸包含早发型和迟发型

  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,即在出生后的2~3天出现,并于第4~6天最明显,然后在两周内消退。然而,从临床实践来看,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。

  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,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,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,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-14天出现。

 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表现

 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,胆红素常可达256.5~342μmol/L(15~20mg/dl)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,吃奶佳,生长发育正常。黄疸可持续3周~3个月。

  检查

  血清胆红素大于205.2μmol/L,有的可以高达513μmol/L。

  鉴别诊断

  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~5天出现皮肤、粘膜黄染,无其他异常,黄疸逐渐加重,生后10~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~513umol/l(10~30mg/dl)。如继续哺乳,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~10天,然后缓慢下降,3~12周恢复正常水平,黄疸完全消退。若停止哺乳,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。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  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,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,胆红素下降50%,则可确定诊断。

  如再恢复母乳喂养,胆红素又升高17~51umol/l(1~3mg/dl),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。

  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、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。

 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

  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,奶量以150ml/kg.d计算。暂停母乳期间,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,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。同时给予支持疗法:注意保暖,增加热量、营养,预防感染;鼓励多次少量喂奶,增加患儿大便次数。严重者给以保肝、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。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,应鼓励母乳早开奶,多次少量喂奶,增加大便次数,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,可降低黄疸发生率。

  一般说来,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要鼓励频繁喂奶,避免添加糖水。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因很少引起核黄疸,如果血清胆红素257μmol/L时可暂停母乳3天;》342μmol/L时则加光疗,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。患儿就诊时不管黄疸多么重,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多高,也不必换血治疗,因为黄疸完全可以通过光疗和停喂母乳加以控制。

  推荐阅读:

  母乳性黄疸有何危害

  宝宝患母乳性黄疸 一定要停母乳吗


5
176
0
37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大恐龙轰隆隆来了3933
  2. 2、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5016
  3. 3、怎么样才能提高生龙凤胎的几率2740
  4. 4、最有创意的植树节广告3843
  5. 5、新生儿口腔如何护理4478
  6. 6、小水牛更勤奋了1629
  7. 7、一片披萨一块钱3128
  8. 8、冬季宝宝护理知识大全1180
  9. 9、宝宝太瘦怎么办四个方法让宝宝长肉3334
  10. 10、高个子和矮个子4843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