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个字的成语故事:三十六计走为上计

  【成语故事】 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朝廷十分震惊。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,派人登楼观察,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,说王敬则来了,假装要走。有人告诉王敬则,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。 全师避敌①。左次无咎,未失常也②。 ①全师避敌:全军退却,避开强敌。 ②左次无咎,未失常也:语出《易经·师》卦(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)。本卦六四,《象》辞:“左次无咎,未失常也。”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,没有危险,(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,要依时情而定)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。 古人按语说:敌势全胜,我不能战,则:必降;必和;必走。降则全败,和则半败,走则未败。未败者,胜之转机也。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,度金兵至者日众,难与争锋。—夕拔营去,留旗帜于营,豫缚生羊悬之,置其前二足于鼓上,羊不堪悬,则足击鼓有声。金人不觉为空营,相持数日,乃觉,欲追之,则已远矣(《战略考·南宋》)。可谓善走者矣! 敌方已占优势,我方不能战胜它,为了避免与敌人决战,只有三条出路:投降,讲和,撤退。三者相比,投降是彻底失败,讲和也是一半失败,而撤退不能算失败。撤退,可以转败为胜。当然,撤退决不是消极逃跑,撤退的目的是避免与敌主力决战。主动撤退还可以诱敌,调动敌人,制造有利的战机。总之退是为进。 何时走?怎样走?这里要随机应变,学问大得很。按语中讲的毕再通用缚羊击鼓蒙蔽金人,从容撤走的故事,就显出毕再遇运用“走为上计”的高超本领。 走为上,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,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,避开强敌,寻找战机,以退为进。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。 这句话,出自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为上计。”其实,我国战争史上,早就有“走为上”计运用得十分精彩的例子。 春秋初期,楚国日益强盛,楚将子玉率师攻晋。楚国还胁迫陈、蔡、郑、许四个小国出兵,配合楚军作战。      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15
2
0
17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5岁宝宝身高体重多少正常1223
  2. 2、产后便秘能吃香蕉吗通便果蔬大盘点3182
  3. 3、母乳性黄疸有何危害?母乳性黄疸知识介绍4624
  4. 4、宝宝吞食异物了怎么办498
  5. 5、送小蚂蚁回家4727
  6. 6、夏季宝宝如何预防空调病437
  7. 7、盘点孕妇不能吃的蔬菜3379
  8. 8、小水牛咪咕的一年四季4081
  9. 9、阁楼上的猫和月牙上的女孩4071
  10. 10、夏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小知识介绍472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