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习俗:佩茱萸簪菊花
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
  茱萸

 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,因为出产于吴地(今江浙一带)的茱萸质量最好,因而又叫吴茱萸,也叫越椒或艾子,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,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,叶为羽状复叶,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,结实似椒子;秋后成熟。果实嫩时呈黄色,成熟后变成紫红色,有温中、止痛、理气等功效。茱萸叶还可治霍乱,根可以杀虫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气味辛辣芳香,性温热,可以治寒驱毒。古人认为佩带茱萸,可以辟邪去灾。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

 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,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称为茱萸囊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带的。

 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,目的在于除虫防蛀。因为过了重阳节,就是十月小阳春,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;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,秋雨潮湿,秋热也尚未退尽,衣物容易霉变。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,所以民间称之为“桂花蒸”,这时必须防虫。茱萸有小毒,有除虫作用,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。

  但是在宋元之后,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。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。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,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,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,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,祈求长生与延寿。所以“延寿客”(菊花)的地位最终盖过了“避邪翁”(茱萸)。


84
31
0
50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怀孕上班族的12个注意事项413
  2. 2、官方好孕了好孕经验分享2126
  3. 3、夏季怀孕五大注意事项3007
  4. 4、9个月宝宝食谱:黄花菜猪瘦肉汤3319
  5. 5、早教中这三个错误爸妈可以犯594
  6. 6、宝宝断奶需把握时间和方法435
  7. 7、田鼠与家鼠1018
  8. 8、人参娃娃1358
  9. 9、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产后抑郁5060
  10. 10、试管婴儿“包怀上”诊疗方式受业界关注4199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