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腹泻怎样诊断


  小儿腹泻的诊断

  根据发病季节、病史(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),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,结合大便常规检查、细菌培养、补体结合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镜检查等作出临床诊断。须判定有物脱水、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。

  根据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。按照腹泻的病期和症状的轻重,作出分期、分型;并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与性质、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,注意寻找病因,如喂养不当、肠道内外感染等。

  (一) 诊断依据1.大便性状有改变,呈稀便、水样便、粘液便或脓血便。2.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。

  (二) 根据病程分为 1.急性腹泻-病程在2周以内。2.迁延性腹泻-病程在2周至2个月。3.慢性腹泻-病程在2个月以上。

  (三) 根据病情分为 1.轻型无脱水、无中毒症状。2.中型 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。3.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。

  (四) 病因学诊断

  1.感染性腹泻:

  1) 急性肠炎可根据大便性状、粪便镜检、流行季节及发病年龄估计最可能的病原,以作为用药的参考。流行性腹泻水样便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,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,发生在秋冬季节,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较大;发生在夏季,以ETEC 肠炎可能性大。如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,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,如EIEC 肠炎、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。

  2) 有条件的单位应进行细菌、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学检查。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者可做大便细菌培养;疑为病毒性肠炎者可取急性期( 发病3天以内) 大便滤液或离心上清液染色后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;还可用免疫学的方法(如ELISA,固相放射免疫法等)检测粪便中病毒抗原,血清中特异性抗体。病毒RNA凝胶电泳,可直接从粪便中提取RNA,按特征性RNA图谱进行轮状病毒电泳分型,有长型和短型之分。各种病原肠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检查虽对临床帮助不大,但对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诊断颇有意义。病原明确后可按病原学进行诊断,如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、空肠弯曲菌肠炎、轮状病毒肠炎等。

  2.非感染性腹泻: 根据病史、症状及检查分析可诊断为食饵性腹泻、症状性腹泻、过敏性腹泻等。

  (五) 脱水的评估根据临床表现、血液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,判断脱水程度、性质、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的情况。

  以上就是对”小儿腹泻诊断“的阐述,希望对小儿腹泻患者有所帮助。因为宝宝还小胃肠道还没有发育成熟,父母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喂养,少给宝宝吃冷饮等。


觅知友社区(兴趣|资讯|时尚|生活)-发现兴趣,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!
72
107
0
64

相关资讯

  1. 1、给宝宝断奶的最佳季节是什么时候2692
  2. 2、炒月亮菜的时候3733
  3. 3、被子先生很生气1968
  4. 4、蚊子是人类头号杀手3327
  5. 5、宝宝不爱吃饭如何让他乖乖“就饭”289
  6. 6、婴幼儿睡眠问题需注意2148
  7. 7、哪些食物可以助睡眠892
  8. 8、食品安全选择婴幼儿食品12大注意事项5058
  9. 9、甜的舍不得卖2520
  10. 10、人流综合症是什么1049
全部评论(0)
我也有话说
0
收藏
点赞
顶部